威九国际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搭建“五级治理平台”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时间:2024-05-19

近年来,东城区脚踏实地为群众办了更多好事,精心打造了美丽的“友友”社区。 通过构建有平台、有方法、有团队、有制度、有目标的治理新格局,营造了睦邻友好、和睦、友爱、陪伴、友爱的社区氛围。 如今,东城区对居民的“美好”承诺已经兑现。 社区居民、社工、社会组织等来自四面八方的“你”力量汇聚在一起,共建、管理、共享“全景”幸福家园。

搭建“五级治理平台”,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一日三巡,是巷子管家的日常工作。 这天,胡同管家梁大姐和楼门院长张大爷一起巡查小区。 “老张,你觉得我们这里可以加装电动车充电桩吗?那边的充电桩已经满了,很多居民没有地方充电。” 梁姐指着一块空地,对张叔叔说道。 张大爷拿出手机,拍了一张照片,回复道:“这个地方感觉不错,我会向社区汇报,稍后我们会开会,收集大家的意见。” 在庆祝龙潭街弄堂管家成立六周年的活动中,表演了一部由群众主演的情景喜剧。

这部情景喜剧围绕一个小庭院展开,社区里有“三禁”。 在大楼院长、弄堂管家、企业商户、社区社工的全力配合下,庭院管理有序,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友好。 “情景喜剧中讲述的故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 “老牌”弄堂管家梁平表示,六年来,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申请成为弄堂管家,积极参与社区生活。 我们在“周末卫生大扫除”、“居民会堂”等各项活动中,共同承担起社区治理的责任。“今天,在多方的努力下,街道已经建成了供居民共建、管理、管理的共享生活圈”。分享,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多年来,巷管家、街道长、楼长等成为东城区沟通上下民情、畅通舆论诉求渠道、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联络员”。 近年来,东城区不断拓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吸纳街道社区干部和重点居民深度融入社区。 “双打卡”、“周末卫生大扫除”等活动已从党员干部带头发展到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 群众参与、“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日益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友善”共识。

社区治理工作“关系民生、心系民心”。 近年来,东城区搭建“五级治理平台”,创新社区治理“协同联动”模式。 从区、街道、社区、网格、庭院等多个层面入手,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和支撑,多维度提升社区治理服务能力。 在区层面,东城区通过搭建平台、搭建机制、培育能力,为社区治理提供有效支撑; 街道和社区层面,整合区域资源,拓展社区服务,培育社区组织,完善社区治理。 治理效率; 在网格化、庭院化层面,东城区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强化服务和拓展居民需求的能力。

不久前,在建国门大街举行的彩虹学校毕业典礼上,30多名身着毕业服的学生领取了精美的毕业证书。 这些学生都是社区志愿者。 其中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47岁。 任美玲就是这样一位“学长”。 她说:“在课堂上,我们每个学生都像海绵一样努力吸收着丰富的知识。接下来,我们将用所学在社区治理的舞台上绽放辉煌。”

彩虹学校是建国门街道推进社区治理的学习中心。 自2021年成立以来,围绕了解社区、学习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理念、如何通过团队合作开展志愿服务等课程进行授课。 热心公益的居民可以在这里了解社区、了解公益,结交新朋友,掌握志愿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方法,不断提高志愿服务能力,推动美丽社区建设。

创新“五个人”群众工作方式解决群众关切

到今年,前门大街的“小院会堂”已经走过了十年。 “从一开始,我们坐在巷子口的小板凳上讨论事情,现在有了专门的讨论空间。很多邻里矛盾、社区治理问题,都在‘廖家带’里得到了解决。”回忆对于《小院密室》十年的发展历程,李才贤导演感慨万千。

东城舞台搭建哪家强_东城舞台搭建哪家强_东城舞台搭建哪家强

近年来,东城区不断总结社区治理经验和方法,在北京首创了社区协商共治“五人”群众工作方式。 通过“公民提案、公民审议、公民决定、民政民办、公民评价”,深入开展社区协商治理,实现社区协商共建“六件事”。治理,即:参与有动力、有讨论有平台、有协商有规则、有会议有技巧、有讨论有共识、有执行有结果,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五人”群众工作方式在各街道智慧实践中也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品牌项目。 前门大街的“小院会议厅”就是其中之一。 “小院议会”自成立以来,充分运用“五人”群众工作法,不断激发居民民主议事意识,提高居民议事能力,带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建设。治理,形成多元参与、协商共建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提高了社会治理效率,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天坛街的太原社区会堂也是如此。 社区议事厅围绕居民的忧虑、后顾之忧,协调组织区、街道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居民代表,就居民反映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经过6个月的研究协商,最终决定采用东城区政府二号文件出台的静态停车管理方案,实施人车分流,实现“四方共治”天坛东丽中区10号楼南路管理。 解决了随意停车的问题。 同时,社区还积极发挥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作用,通过讨论协商确定2023年社区物业停车收费方案和管理细则。 沟通有了平台,渠道畅通了,邻里也变得更加“友善”。

面对下一个十年,前门大街的“小院会堂”也有了新的规划。 前门街道将在继承和发扬前门街道“小院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社区治理模式。 小院里,“邻居”聆听心声,“讨论”创造美好事物,营造邻里友善、友善友善的社区。 、友善的社区氛围。

强化“五界联动”团队机制,推进服务专业化

“早上,爸爸带我去晨跑,路边地上躺着两辆共享单车,我跑过去又回来,和爸爸一起把共享单车捡起来,放在里面。”地方。” 这是礼物的接受者。 第四街慈善工作站救助的孩子可儿在《慈善书》中写下的记录。

作为东城区“街道慈善工作站”建设试点之一,东四街道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不断激发辖区公益慈善力量参与社区服务。 为了让每一次救助行动都在受助儿童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街道慈善工作站引导受助儿童每天主动做一件好事,并通过《慈善记录簿》。 善行将传播更多的温暖和善意。

近年来,东城区积极搭建平台,以居民意愿为导向,激发社会参与热情,形成了由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会慈善机构、社会团体等组成的“五社联动”团队机制。以社区志愿者为主体,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如今,在众多友好伙伴的共同努力下,东城区已形成了崇外街道“党心e家”智能动员平台、东华市街道党建“一点介入、全面覆盖”服务平台、体育馆路街道“1+”服务平台 1+N”社会动员机制等一批具有东城特色的“五社区联动”工作模式,增强了“友善”的责任意识。

东城区17个街道还根据养老服务需求,全部成立志愿服务队,为老年人提供帮扶服务。 他们利用“五社区联动”工作模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帮助打通老年人服务“最后一公里”。

今天,我代表‘东城民政宝贝’,自愿申请加入东华门街道老年志愿服务队,发扬志愿服务精神,承诺尽职尽责,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协助老人。” 在今年3月举行的东华门邻里助老志愿服务队成立仪式上,10岁的于浩辰代表“东城民政宝贝志愿服务队”宣誓队”并正式加入助老志愿者服务队伍。 成立一年多以来,“东城民政宝贝志愿服务队”经常利用寒暑假和周六日开展服务老人、帮助困难儿童、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

东城舞台搭建哪家强_东城舞台搭建哪家强_东城舞台搭建哪家强

青年志愿者的加入,为“东华好邻居”助老志愿服务队增添了活力。 作为东华门街道推出的创新型老年服务项目,“东华好邻居”老年志愿服务队将以居家养老改造为抓手,通过“五社区联动”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社区。 根据情况和需求,社工和养老护理人员提供专业养老服务,社会组织链接资源,社会慈善机构提供支持,社区志愿者提供邻里守望和互助服务,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热爱老人,友善友善。

作为社区治理的“主力军”,近年来,在东城区分级分类的培训体系下,东城区社工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如今,东城区36%的社区工作者取得了社会工作者专业资格。 越来越多的社区工作者开始自觉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解决社区各种“疑难杂症”,促进社区治理。 不断创新,建设更好的社区。

实施“五力试点”评价体系激发治理内生动力

居民每周可以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课、企业白领有社区课、居民有一个共享的“家”……今年4月,东直门大街“公益之家”公共文化空间正式揭牌,曲艺、相声等精彩节目依次表演,赢得了现场居民的热烈掌声。 居民王先生说:“我特别喜欢京剧、快板等传统艺术,以后家门口就有一个学习交流的地方,我每天都会来这里。”

“巩义之家”公共文化空间依托社区现有文体队,创新引入非遗、传统文化、非遗手工艺等元素,结合居民个人兴趣爱好,打造“线上+线下”活动平台,形成“日课月活动”的氛围。 围绕东城区“五力试点”计划,使公共文化空间形成公益性、广域性、服务性,促进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社区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 为大家打造基层治理社区,打造邻里关系和谐友好的美丽社区。

“五力试点”计划是东城区根据“五人”群众工作方法,从协商、培育、行动、创新、合作五个维度制定的一套评价体系,有效激发基层内生动力治理工作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2019年以来,东城区区级社会组织发展平台统筹规划,出台政策文件,统一配置资源、统一技术支持、统一资金支持,持续开展区级公益创投,推动建设和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 截至目前,东城区登记注册的社区社会组织有2750个。 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评定星级品牌社区社会组织共计515家。 从这方面来说,更好地加深了和谐邻里的友好氛围。

多年来,北新桥街道青龙社区利用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项目的公益性质,打造“阳光天使服务队”志愿服务项目,建立了政府主导、多方共同参与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实体,确保社区老年人健康生活。 就近为老年人享受护理、基本医疗、康复护理等便捷便捷的服务,打通老年人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

如今,北新桥街道“阳光天使服务队”志愿服务项目让社区老人在“助人”中不断成长。 社区老年人自我管理、互助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阳光天使服务队”志愿服务项目已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友善的社区氛围日益浓厚。

素材来源:新东城日报、龙潭街道、天坛街道、崇外街道、东华门街道、东直门街道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街道徐家棚街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佳馨花园1号楼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威九国际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1031796号     网站地图
威九国际(中国)官网首页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