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桐乡90后导演吕安迪:乡土是最好的创作土壤

时间:2024-04-03

这是武清戏剧社近期在桐乡城西村文化礼堂排练话剧的场景。 该剧是根据浙江首部故事片《小人物大胸怀》改编的同名儿童剧。 不停地在剧场里来回奔跑的陆安迪,是武清戏剧社的社长,也是剧组的导演。

今年是武清戏剧社与梧桐街道城西村文化馆合作开展社会化运营试点的第二年。 卢安迪信心十足:“我们越来越坚信,当地的土壤才是我们最好的创作土壤。”

首部原创剧取得一定成功

卢安迪是桐乡人。 他从小就受到茅盾、金庸等著名人物的影响。

我与戏剧的联系归功于电视节目。 “小时候,可看的频道很少,但每次打开电视,我都能看到中央电视台的《曲院杂谈》节目,我觉得很有趣,很喜欢看。”陆安迪说。

后来,卢德华参加了戏剧相关的表演,但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 2013年,陆安迪上高三时,首届乌镇戏剧节开幕。 不过,他当时正在准备高考,只能利用暑假上网看视频解解馋。 “那些日子,我不断地看新闻、找视频,就像上瘾一样,越了解就越想进入戏剧的世界。”

由于兴趣,陆安迪成功考入重庆某大学表演专业,真正进入戏剧行业。 “当时我就定了一个目标——参加乌镇戏剧节。” 按照主办方的要求,参加乌镇戏剧节必须是一个团队,我们能做什么呢? 立志实现梦想的陆安迪下定决心成立戏剧社。

“这完全是摸索过河的问题。” 卢德华告诉记者,原来的团队甚至不能称为“话剧社”,因为成员只有三人,而且都是表演系的学生。 “说白了,他们就是学表演的。” 不过,为了实现登上乌镇戏剧节舞台的目标,陆安迪并没有放弃。 相反,作为领头人,他主动承担起了编舞和导演的工作。

现在你已经有了一个团队,你具体要做什么? 历史上,乌镇非常繁荣。 在各个大街小巷的当铺里,不少大户人家都经历过一些感人的故事。 Andy Lu的团队认为这种材料值得一试。 于是,他们写剧本、试镜、修改剧本、定道具……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不断打磨作品,甚至中途彻底推翻了一个版本。 最终,在2016年第四届乌镇戏剧节上,陆安迪和朋友们以“乌镇戏剧社”的名义演出了原创剧目《当》。

“这个作品前后已经进行了6次,每次效果都更好!” 陆安迪表示,第一部剧的小成功让他坚定了“这碗饭你必须吃”的信念,于是他于2017年在工商行政部门正式注册了“武清剧”。 Club Studio”并踏上了话剧之旅。 2016年至2022年,武清剧团连续六年参加乌镇戏剧节。

商业演出儿童剧团队杭州_杭州儿童戏剧_杭州儿童剧演出信息

“把乡愁带走吧”

虽然首战获胜令人欣喜,但陆安迪并没有放松。

“乌镇戏剧节演出的剧目不仅有话剧,还有形体剧、傩戏、木偶戏、藏戏等多种形式,这些都给我很大的震撼!” 陆安迪说道。 这样的冲击让他思考一个问题:武清话剧社如何实现差异化?

他想起了2016年自己崇拜的民间艺术大师。“大师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剧目里有很多当地的故事。” 陆安迪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素材,于是他将它们改编成戏剧,将它们逐一挑选出来,向大师进一步请教,然后通过收集风格、查阅资料、请教等方式完善素材。专家。

此外,还有一些根据多年前的生活改编的剧目。 比如,小剧场话剧《蚕花皇后》的灵感来源于鲁安迪的童年记忆。 “当时在农村,很多人家里养蚕,那时候大家都崇拜蚕花娘娘。” 后来他了解到,这不仅是桐乡的风俗,江南很多农村都有关于蚕花娘娘的传说,于是据此创作了同名剧。

武清剧社的创作大多围绕嘉兴本土元素。 除单部原创剧外,还有原创剧集——《故事里的故乡》和《故事里的大运河》,其中《故事里的故乡》入围“戏剧中国2022优秀剧目”。

“每部作品的成功首映都让我们很有成就感,但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卢安迪告诉记者,光是写剧本就很累:“我们白天要处理工作、回复消息,很累。很难静下来创作,所以经常要写到两三点。”凌晨三点,有时同时演好几部戏,根本停不下来。” 为了挖掘灵感,陆安迪总是随身携带一台笔记本电脑,找到灵感就写下来。 他曾出现在大运河之畔,也曾出现在古镇深处。

同时,寻找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平衡也需要敏锐的判断力。 比如湖中戏《画舫》,就是讲王惠吾和红船的。 过去在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中也有出现。 但武清剧社发现,大部分作品虽然艺术效果不错,但与真实历史不符。 我们需要确保讲故事的同时又不牺牲其真实性,所以我们经常必须做出选择。”

武清剧社为何坚持本土化创作? “或许,文艺青年都有一个夙愿,就是‘带着’乡愁。就像歌手唱家乡一样,作为桐乡人,我的作品一定要有乡土符号。” 吕安迪腼腆地笑道:“武清剧团作为南方小镇的民间剧团,理应以江南文化为立足点。”

商业演出儿童剧团队杭州_杭州儿童戏剧_杭州儿童剧演出信息

在乡村寻找广阔的天地

从文学艺术创作来看,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资源更为丰富,受众也相对广泛。 鲁安迪为何聚焦农村?

“说起来,这也是一场意想不到的双向冲刺。” 陆安迪告诉记者,2022年6月,桐乡市委宣传部找武清话剧社,表示文化大礼堂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而武清话剧社的成员作为青年创客,一直以来一直渴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剧院,可以尽情地演出自己的戏剧。 于是,武清戏剧社于2023年3月正式落户梧桐街道城西村文化礼堂,并在政府的支持下,将文化礼堂改造成“黑匣子剧场”。

“这不仅是一个舞台,更是我们创新创业的基地。” 吕安迪告诉记者,一方面,武清戏剧社可以利用场地进行商业演出、话剧制作,保证戏剧社的正常运营。 另一方面,还将利用桐乡市委宣传部和梧桐街道的支持,将一些优质剧目回馈村民,并在文化礼堂举办公益演出和文化活动。 “排练过程中,我们经常敞开大门让村民参与讨论,并邀请他们参观、试镜。”

2023年全年,武清戏剧社将在城西村文化馆举办上百场演出活动,占戏剧社年度演艺活动的大部分。

“如果说文化大礼堂是我们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舞台,那么村民就是我们的‘后方’。” 陆安迪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武清戏剧社在城西村文化礼堂安排了一场演出,许多熟悉的面孔中,一个长相陌生的小男孩从走进剧院的那一刻起就非常兴奋,无法自拔。他的目光不能从演出上移开。 卢安迪说:“我一打听才知道,他住在村子的另一头,离文化礼堂有一段距离。当他得知我们要表演时,就缠着大人过来,看见。” 后来,这个孩子成了戏剧演员的常客,他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乌镇戏剧节的火爆让我们知道,大家都爱看话剧,都需要话剧,但乌镇戏剧节每年只持续几天,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等待。” 因此,“想看剧就让他看”,在乡村寻找广阔的天地,成为了整个武清剧社的焦点。

如今,武清戏剧社在城西村文化馆已经发展了一年。 这一年,陆安迪一直在写作。 一副木框眼镜和一支激光笔就是他工作时的“行头”。

“比起当导演,我更关心演员的舞台体验和作品的效果。” 卢德华表示,“在创作方面,我的初心从未改变——尽我所能,让演员的艺术生命在舞台上绽放。”

谈到未来的计划,卢安迪表示,他想带领武清戏剧社继续下乡工作,把戏剧艺术带入人们的生活,“做一个纯粹的人,脚踏实地追梦”。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街道徐家棚街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佳馨花园1号楼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威九国际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1031796号     网站地图
威九国际(中国)官网首页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