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广告还是要投入的。 怎样才能减少广告的浪费呢? 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关注的。 为了减少广告浪费并提高广告效率,您可以优化内容和渠道。 其中,场景化广告可以成为减少广告浪费、提高效果的可行方案。 如今,广告已经融入到我们多元化的生活场景中,从走出家门进入社区生活的第一个场景,到通勤或出差的第二个场景,或者是集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大中型商圈消费。闲暇。 第三个场景。
可以说,只要有人类进行社会活动的区域,户外广告就不可避免。 由于户外广告场景是一个可以同时容纳用户催化剂和消费的立体场景,在追求广告时效性的当下,户外广告面前的“人”不再只是一个数字或流量单位,而是离线现实世界中的活动。 具有情感的“万物之灵”。
对于有情感的“万物之灵”来说,户外广告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情感联系的广告形式之一。 户外广告可以在特定场景下创造即时、直观、深刻的记忆,而无需过度依赖内容支撑。 户外场景所引起的震撼、惊讶或好奇,是人类最自然的情感联系。
当人们处于不同的环境时,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也会不同。 环境对人的影响最直接。 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景下,用一定的方法引导人们在那个环境下做出预期的行动和反应,就是场景营销的目的。 而这种“特定场景”是户外媒体已经具备的一大优势。
电梯、出租车、公交车、候车亭、高速公路、轨道交通、高铁、飞机……所有户外媒体都因人类社会活动而发展起来。 户外媒体有多种选择,每种都有自己的优势。 品牌有自己选择媒体的标准。
1、为什么要场景广告?
在抖音上,我无意中进入了一个直播间,里面正在卖一种来自西北的蜜瓜。 茫茫沙原里,一个个蜜瓜都坚强、诱人。 当主播摘下一颗当场切开时,金黄的果肉更加诱人美味。 在这种情况下,你想买这个瓜吗? 反正我经常是在主播讲解完之后,就毫不犹豫的购买了自己需要的产品。
这就是场景的力量。 在我提到的抖音电商例子中,有两个场景至关重要:一是沙漠。 哈密瓜在沙漠里都能长得很好,怎么会差呢? 他们一定很好——这是我的心理预期。 另一个场景是:现场切瓜、主播讲解。 现场切瓜,让我对瓜的品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主播的讲解增加了新知识,刺激了我的购买行为。 另外,还有一个核心支撑,那就是水果是我平时需要买的东西。
可以说,这个例子很好地诠释了场景营销的本质——把生产、使用、购买场景放在前面,充分利用配送渠道的场景特征,实现与客户需求的高效直接对接。 例如,小米的IoT产品围绕智能家居场景; 焦点电梯广告是办公室、社区的入门级场景。 同样,场景化广告也需要结合产品生产、购买、使用、流通渠道等实际环节,通过内容创意强化顾客需求,引发受众关注、了解、喜欢、传播、购买等行为。
因此,场景化广告能够更好地真正从顾客感知和需求的角度出发,从而具有不同于普通广告的营销效果。 首先,它必须更具吸引力,减少广告在有效受众方面的浪费; 其次,要与受众认知和需求深度结合,从而深刻影响目标客户; 第三,往往还能获得更好的口碑传播效果和转化效果。
与此同时,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严重的信息超载。 如果广告所传达的信息能够与顾客紧密相关、切中要害,自然就能从海量的广告中脱颖而出,使产品和服务受到顾客的青睐。 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就有场景。 而一切营销最终都会回归到人身上。 在碎片化、注意力稀缺的传播情境中,场景广告是相对更好的选择。
2、场景广告怎么做?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如何实施场景广告绝对是一个值得更多关注的话题。 既然是场景,就离不开三个主体:渠道、人、产品。 其中,广告内容和呈现方式是核心,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传播目标。 因此,我们可以从天、地、人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制作有效的场景广告。
天气可以理解为季节、时间点、时机、时间段。 一年中的四个季节,春节、圣诞节等是主要季节。 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样的特殊事件堪称重要时刻,我们日常的工作、娱乐、生活都对应着特定的时间和时期。 为什么“时机”很重要? 一个有效的广告必须在正确的时间出现,才能让受众留下来并接受,否则就会被放弃。 这个适当的时间一定是当观众的注意力“闲置”或“注意力相关”时。 如果观众工作繁忙,此时电脑上弹出广告,肯定会被关闭、不喜欢。
然而,当受众处于“注意力闲置”阶段时,遇到适合当前情况的广告,效果就会完全不同。 例如,在电梯广告中,人们乘坐电梯时通常处于闲置状态。 这时的广告,无论是图片还是声音,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同样是在工作忙碌的过程中,如果观众收到一款护腰产品的广告,提醒自己久坐后起身走动,肯定会好看一倍。 这属于“与注意力相关”类别。
同时,场景广告必须注意主要季节和时间点的选择。 例如,羽绒服的广告是在冬天做的; 奥运会期间,饿了么投放了多位奥运冠军代言的电梯广告。 “看比赛,饿了么叫外卖”的提示与当前语境结合得很好。 。 这本身也符合观众的“关注相关”。
我们来谈谈“地理便利”。 广告创意和形式能够充分结合投放渠道的特点,让受众在瞬间“领会”创意之美。 去年疫情期间,益生堂在焦点电梯上投放了电梯按钮专用纸巾的广告。 当时正值疫情高峰,电梯内的封闭空间是病毒二次传播的高危场所。 当大家看到这个广告上的纸巾盒时,一定会多看几眼。 他们在被品牌的人文关怀感动的同时,也会予以关注。 它的养阴清肺颗粒可以产生理解和善意。
在“人性”方面,核心是真正把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从用户的角度、立场、感知、情感出发来创作广告。 饿了么奥运期间广告的核心支撑是顾客边看比赛边点外卖的需求。 一生堂电梯按钮纸巾是顾客乘坐电梯时的必需品。
在考虑到“天时、地利、人”的同时,我们实际上已经确定了广告投放的核心载体。 如果您需要权威定下品牌基调并渗透各个层面的市场,央视可能是理想的选择; 如果您需要接触主流商务、白领和家庭群体,电梯广告将是理想的选择; 如果你想在网上互动种草,小红书、抖音等在线场景往往更适合。
彭晓东导师:如果一个广告能够很好地将时间、空间和受众需求结合起来,就有更大的概率创作出成功的场景广告。 同时,借助合适的传播载体,广告的传播效率将得到有效提升。 无论是真实场景还是虚拟场景,场景广告都是值得尝试和追求的广告形式。
3、案例欣赏(以地铁广告为例)
01、主要消费群体都在这里
截至2021年6月,上海地铁共运营20条线路(包括浦江线、磁悬浮、金山铁路)、400多个车站。 延伸的地铁线路就像城市的“血管”,每天承载着超过千万人次的客流,定期将新鲜的“血液”输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然后“回血”,送所有乘客回家。 如此规律、大规模的地铁乘客人群,让地铁成为户外媒体中不可小觑的“尖子生”。
乘客每天两点钟穿梭于地铁之间,重复的路线很容易导致疲惫、无聊的心态。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新事物或环境的变化都能引起乘客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框架内找到心理认同感。
上海地铁中,82%的乘客是45岁以下的中产阶级,74%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90%以上属于中高收入。 他们年轻、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职业稳定。 人群符合品牌对消费者的定位。 在地铁里,品牌不仅可以找到目标受众,还可以扩大辐射版图。 如果单纯关注投资回报率和监测数据,电视广告、纸媒、广播、户外广告等传统广告渠道很容易被选择性忽视。 对于一个成熟的品牌来说,这无疑会失去与更多人的接触。 多个受众的机会限制了品牌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在地铁环境中,品牌广告结合针对性的场景营销,能够在乘客平静的心中激起涟漪,触动他们的心灵。 不仅能吸引预定的目标受众,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扩张效应。
02.无处可逃的绝佳空间
从地面到地下,地铁内部空间基本可分为出入口、通道区和站台候车区。
在每个功能区域,乘客通过或停留所需的时间、观看附近广告的时间以及在情境中的心理状态都不同。 针对不同环境下乘客的不同反应,地铁广告从安全、效果、美观等多重考虑进行设计,最大程度凸显地铁媒体的空间优势。
上海地铁内共有10000多个尺寸为3米*1.5米的传统12封灯箱。 它们的广告形象覆盖性强、普遍性高。 它们不断出现在乘客的通道上,可以有效形成广告记忆。
而一些大幅面、动态、静态的视觉体验,将进一步刺激乘客的感官,吸引人们的眼球。 高耸的动态画廊是上海地铁的标志性媒体。 电子屏与动态灯箱相互交织,动静结合,为广告画面的展示留出更多空间,给过往乘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最大限度地展示产品特性。 当乘客从缓慢的自动扶梯下楼,到达视野开阔的动感画廊通道时,穿过时很难不被眼前的广告所吸引。
03.高频接触,拥抱回忆
地铁作为一种高效的交通工具,已成为城市出行的首选。
据地铁故事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地铁乘客平均每月乘坐地铁22.66次。 每位乘客在地铁封闭空间内平均停留时间为60分钟,其中在站厅平均停留时间为8.9分钟,在站台等车时间平均为6.2分钟,在站台平均停留时间为6.2分钟。车程44.9分钟。
在这宝贵的60分钟里,无论是出于步行安全考虑还是好奇心驱使,人们的精力都不会完全被移动通信占据。 此时此刻,地铁环境中的每一块广告牌都有可能吸引乘客的注意力。 这样,在一个品牌广告周期(28天)内,乘客会频繁、有规律地接收到广告屏传达的信息,形成对品牌或形象的深刻记忆。
04.自然创意发酵地
相对固定的场景和相对规律的人群如何擦出新的火花? 地铁创意场景营销可以连接现实与人心。 场景化的创意营销需要我们深入场景挖掘,发现更加个性化、精准的玩法,从而激发当下环境下受众的心理需求。
冒险题材网剧《沙海》剧组通过改造一整条传统灯箱走廊,将剧中的场景搬到了地铁里,营造了剧中的真实世界。 乘客可以边走边看,了解剧情的5大主题,轻松获取本案中品牌所传达的信息。
今年年初,一条亮黄色的通道引起了不少旅客的注意,好奇心一探究竟。 基于“赚到第一桶金”的内容营销,广告主闲鱼将徐家汇转账通道装修为“闲鱼比尔”共享通道,并安装了轻型互动装置——一套音箱,播放金币落下的声音硬币。 乘客会被此吸引,上前完成有趣的互动体验,从而给广告商留下广告印象。
通过深度挖掘空间的潜力,地铁可以给我们很大的空间去创造更真实的场景,并在场景中打造更精准的品牌体验,场景的价值体现在体验中。
涵盖从电子屏搭建到场景营销、物流配送、体感互动等。 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场景,激发人们的参与感,就可以进行高效的户外场景营销。 户外广告几乎贯穿人们生活的每一个场景,全方位触及消费者。 户外广告的包裹性所带来的“氛围”以及图片所带来的巨大视觉冲击力,给消费者带来影响力和回忆力方面的优势。 场景化户外广告具有被深度挖掘的潜力,其传播价值不会在时代和需求的反复变化下耗尽,而是长久保鲜。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形式也日新月异,新的广告形式层出不穷。 近年来,在地铁、高铁、地铁站等相对封闭或半封闭的场景中,侵入式场景广告引起了足够的关注,一度成为当地网红打卡地。
除了以上三种适合此类广告的场景外,电梯轿厢也是一个不错的发布场景。 与以上三个场景相比,电梯轿厢的构造相对简单,适合发布较为温暖的广告品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