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变化,专业音响灯光行业经过这几年的洗牌和孵化,市场环境较之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最容易被市场淘汰的,是那些一成不变的企业。当大多数从业者都迷茫的时候,你醒悟过来,换个思路,或许就能“看到隧道尽头的光明”。慧聪音响灯光网本期《聪聪观察》总结了当下专业音响灯光行业工程商的5种转型模式。
转型模型1:
从单一产品到解决方案
从单一行业到多行业
对于专业音响灯光工程代理商来说,在不放弃自己坚守多年的行业的同时,也可以开拓其他新兴领域。很多工程公司都经历过这样的发展阶段——一开始只做音响或者灯光,逐渐开始提供灯光、音响、音视频一体化配套服务,现在有的进入了弱电总承包行业。
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市场回归理性,所以要根据市场政策走向来调整自己,如果单纯靠单一的产品和品牌来带动,发展肯定有限,只有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才有未来的竞争力。
转型模式2:
从单一市场到多市场
下游工程商由单一业务向多元化经营的趋势近年来愈发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2013年政府限奢令出台后,音响灯光行业原有的两大支柱市场——大型晚会演出市场和政企市场受到极大冲击,也让工程商措手不及。
笔者曾走访过山西太原的工程承包市场。山西有很多煤矿企业,以前大部分承包商都依赖政府演出市场。2013年,一纸限奢令让整个山西音响灯光市场迅速陷入低迷,很多承包商也难逃冲击,利润大幅度缩水,往日的繁华突然变得十分艰难。2013年的“突如其来”的风波也让承包商意识到不能只依赖单一的政府市场,随着政府单位购买力的下降,他们纷纷调整客源,转而投向酒店、娱乐、影院等商业市场,学会了趋利避害。
拥有多条腿总是好的。当其中一个市场失败时,至少还有其他市场可以提供支持。
转型模式三:
从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
过去音响灯光行业靠的是优质低价,只要有产品、有渠道,就能赚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但现在价格透明,同质化严重,低端市场的利润越来越薄,靠低价竞争是死路一条。不少工程商开始把目光瞄准中高端市场。中高端市场更加专业化,对下游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整体解决方案,也需要完善的服务。
尤其是在目前音视频行业整合趋势加速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从IT、弱电工程跨界到专业音视频领域,如果原地踏步,很容易被“更高端”的跨界企业“吃掉”,因此,我们需要有危机感。
转型模式4:
从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积极跨界
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整合资源成为另一条出路。以往媒体更多关注上游厂商的资源整合,比如品牌间的并购,但去年记者走访全国工程市场发现,工程商在整合资源方面的思路和行动甚至走在了厂商的前面。
在石家庄泰和电子城走访时,一位专业音响师告诉记者,自己从业22年,从批发VCD、DVD开始,2003年进入专业音响市场。十几年过去了,他发现专业音响市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开始和其他行业融合。看到这一趋势,他和一些来自安防、广电、教育、建筑等行业的工程商、经销商在石家庄成立了整合联盟。除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联盟还联合策划了一系列落地推广活动,借助多方力量,将市场渗透到河北保定、邯郸、承德等二三线地区。
一些工程公司开始尝试与政府合作,如河南郑州的华峰演艺设备交易中心,定位打造中原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高科技音视频、舞台音乐体验中心,是由河南一家专业音响工程公司牵头,与政府合作的项目。
在行业加速整合的时代,每一个工程公司都要学会走出去、“借力”,整合更多的资源,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转型模型5:
从代理到生产,打通上下游领域
艰难形势下,工程商发展的唯一出路就是创新和拓展视野,部分代理商选择在产业链上下游发力,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往代理商、工程商主要以产品为导向,厂家或品牌商有啥产品,下面的工程商、代理商就卖啥。如今的专业音响行业,市场越来越细分,当工程商、代理商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厂家原有的产品体系由于自身的产品定位或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商、代理商的需求,因此,规模较大、资金充足、有自己研发团队的代理商开始自己开工厂或找OEM工厂生产产品。
一般情况下,如果由工程商、代理商主导产品,并进行自主开发研制,会更有发展空间,当然这一切都要在遵守其与厂家的合作合同的前提下进行。
现在各行各业都流传着一句话: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很多工程公司在转型与不转型之间摇摆不定,越来越多的公司被迫转型,有的公司成功转型,避免了被市场淘汰,但更多的公司在转型中以失败告终。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几句话:
音响灯光行业的同志们,2018年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