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演出经济成消费热点,为何观演现象如此火爆?

时间:2024-06-12

如今的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于只在自己所在区域看演出,而是选择“去一个城市看一场演唱会”。 “演出经济”的杠杆效应和溢出效应凸显,成为社交媒体时代城市新的流量密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演出现象?一个城市如何做大演出经济?让我们一起关注。

大型演唱会舞台搭建_搭建演出舞台_体育场如何搭建演唱会舞台

体育场如何搭建演唱会舞台_大型演唱会舞台搭建_搭建演出舞台

大小城市热门演出广受追捧

演出市场的持续火爆,改变了人们最初“报复性消费”的判断,艺术演出越来越成为居民精神生活中的“必需品”,看演出成为如今居民的生活方式,呈现出大城市、小城市居民在看演出、消费上产生共鸣的局面。

❖ 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演出地域全面“下沉”

2023年的演出市场一片红火,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到成都、武汉、重庆等中部二线城市,甚至地处西北的乌鲁木齐,都成为了演出市场的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演艺资源的北京,无愧于“演艺之都”的称号。各种大大小小的演出持续供不应求,即便是能容纳8万人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很多演唱会依然一票难求。在已经举办并正式排期的演唱会中,上海和广州是演唱会最多的城市。除了传统的四大一线城市是演唱会热门场地外,武汉、成都、西安、重庆、长沙等城市也是演唱会较多的城市。这些城市基本都是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周边多个省份,市场潜力和消费需求巨大。西北边陲城市乌鲁木齐的夜空也弥漫着音乐的气息。 “江国”音乐节、草莓音乐节、乌苏啤酒音乐节……各类演唱会、音乐节、舞台剧相继上演,进一步证明“一带一路”上的新疆不再是偏远地区,而是核心地区、枢纽。不仅省会城市,三四线城市也成为演出市场的新载体。仅江西上饶,仅7月初至8月中旬就上演了十余场音乐节、现场演出、演唱会、儿童剧、话剧等。

❖ 从演唱会、音乐节到戏剧、综艺,覆盖所有演出类别

在众多演出门类中,演唱会占比最大,占总票房收入的75%以上。演唱会尤其是明星演唱会,往往成为演出市场复苏的新引擎。明星在全国都有固定的粉丝群体,无论在哪个城市开演唱会,都会有大批粉丝前来支持。这类演唱会大多在体育场馆举办,体育场馆是大中小城市建设的标配,硬件设施都能保证。

音乐节是近年来迅速“火爆”的演出类别,以演唱会为亮点。与演唱会不同的是,音乐节通常有统一内容的特定场所,多个乐队齐聚一堂,围绕某一主题举行连续演出,还有持续数天、数周的户外音乐活动。音乐节往往露天,不受场地限制,能容纳尽可能多的乐迷,强调参与互动,因而具备节日性质。据媒体报道,2023年“五一”期间,全国共举办音乐节41场,涉及19个省份。8天的国庆假期,音乐节超过60场,打破往年纪录。除了公认的“票仓”北京、上海、广州,一些城市甚至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也纷纷抢滩​​音乐节,无一不是自带流量、人流量大。 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草莓音乐节一年内完成登陆18个城市的壮举,并于2023年扩展到至少20个城市。

话剧、综艺、舞蹈等艺术形式拥有稳定的观众基础,成为演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话剧、沉浸式互动剧、原创音乐剧、歌剧、舞蹈、脱口秀、即兴喜剧等艺术门类和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演出产品供给,满足了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除传统演出场所外,新诞生的商场、住宅社区、现代产业园区的小剧场等成为新的演出空间。新空间与新演出业态的巧妙结合,进一步带动了多品类演出消费,演出场次增速远超传统剧场。

❖ 从就近看演出到跨城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一种时尚

大型演唱会舞台搭建_体育场如何搭建演唱会舞台_搭建演出舞台

看演出与旅游的双重需求结合,让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更加强化,其“刚需”特征更加凸显。过去,人们在谈论哪个城市要举办明星演唱会,或者哪个城市有丰富的演出资源时,常常会羡慕那个城市的居民有机会享受这场耳目一新的盛宴。现在这些似乎已经改变:如果你对某个城市举办的演唱会、音乐节感兴趣,或者想看一场著名演员表演的京剧、相声,你可能会关注演出信息,毫不犹豫地赶到那个城市,想看一场演出就看,同时也“逛”了那个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借看演出的机会,来到了许多大中城市,或者一些不为人知的小县城。“看演出+旅游”的新模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许多热门的演出场所成为当地旅游市场的热门打卡地。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共计1137场,观众人数1145万人次,跨城平均收视率超过60%。

体育场如何搭建演唱会舞台_搭建演出舞台_大型演唱会舞台搭建

绩效经济为何这么受欢迎?

当我们将演出市场的火爆与一些其他行业演出的低迷进行对比时,我们把演出市场的火爆当做一个经济现象来观察和分析,但当我们分析演出市场火爆背后的消费需求时,就会发现观众的观演行为其实是一种社会驱动的群体行为,是一种值得探讨的传播现象。

❖从热议到热搜,看演出是群体参与的社交行为

人们观看不同类型的艺术演出,虽然看似基于个性化的自主选择,但实际上大多是基于社交媒体强推荐的从众或群体选择。每一场演出活动,主办方往往会发布丰富的演出信息,为演出造势。这些信息通过各类平台发布,并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达到广泛宣传的效果。社交媒体的广泛连接性将不同的演出信息快速推送给关注相关信息的人群,进而建立起信息与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演出信息成为热门话题。热门话题进一步积累人气,延伸出具有相似偏好的人群之间的联系。热门讨论过程本身就是社交性的,通过线下或线上的交流,同一话题的信息不断得到补充和丰富,个体在交流中对群体产生了归属感,进而产生了观看演出的内在驱动力。

有分析认为,自媒体对演唱会信息的病毒式传播扩大了潜在受众范围,未接触或保存过相关信息、面临选择困境的人,往往会查看热搜榜,跟随热搜进行选择。根据艾媒数据中心监测数据,2023年演唱会相关话题在各社交媒体平台热度不减。上半年抖音指数演唱会相关话题播放量达228.3亿,小红书指数演唱会相关笔记数达760万+,知乎指数演唱会话题阅读量达10.3亿,相关笔记或问题涉及购票(抢)票攻略、演唱会评价、注意事项、美容穿搭等,其互动过程充分体现了演出前后线上社交属性。 演出结束后,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票根、场景、评论,成为不少观众演出的“后遗症”,进一步凸显了演出的社会目的。

观演过程本身的群体社会属性也得到充分体现。观演活动大多以群体形式进行,兴趣相投的个体相约参加音乐节、音乐会或其他演出,在一起就是在一定范围内与熟人进行社交。在演出现场,演员与观众的互动,形成了一种“准社会关系”。观众热衷于观看各种形式的沉浸式演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演出过程中能“真实”地体验到与演员的互动与社交。现场观众一般都是同一类人,可以一起唱歌、喊叫、挥手、大笑,个体能感受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份子,孤独感得到消除,情绪得到释放。

❖ 从“仪式化”看秀到想看就看,休闲娱乐消费“软硬兼施”理念被广泛认同

对于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的人来说,即便是今天,花几百元看一场演出也是一件需要慎重决策的事情。一家人看一场演出,既不能填饱肚子,也不能保暖,几千元的花费,是否值得,需要仔细考虑。因此,老一辈如果出钱让全家看一场演出,需要有一个非常充分的理由,才能让这场演出充满仪式感。据统计,2023年文化演出的购票者中,超过70%是年轻人。这个数据背后,是年轻群体生活观和消费观的根本转变。

这是一个注重娱乐生活价值的时代,娱乐“软硬兼施”的生活消费观念在青年群体中根深蒂固。闲暇闲暇已不只是生活的调味品,其本身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快乐生活成为社会普遍追求的生活目标。人们不再愿意让工作、学习占据生活的全部,闲暇时间的增加、闲暇质量的提高成为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社交、看演出、旅游等精神生活上。在他们看来,与买房等大笔生活开支相比,看场电影、看场演出、出去旅游都是不会影响日常生活的小开销。即使有些人还在为买房而努力攒钱,也不会影响他们花钱看自己喜欢的演出。 与老一辈只把衣食住行作为必要消费对象不同,年轻群体把休闲娱乐视为生活的重要必需品,与工作、物质生活同等重要。因此,下班后、晚饭后,工业园区附近的演出厅、社区附近的小剧场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文化休闲的场所,既方便又舒适。想看一场大型演唱会,或者“看一场演出、逛一座城”,也可以随时列入家庭消费计划。随着文化娱乐消费在年轻人的消费结构中由“软”向“硬”转变,增加休闲娱乐消费的频率和支出也越来越普遍。

体育场如何搭建演唱会舞台_大型演唱会舞台搭建_搭建演出舞台

大型演唱会舞台搭建_体育场如何搭建演唱会舞台_搭建演出舞台

如何做大绩效经济?

演出经济是典型的“人气经济”,是“用脚投票”的线下体现型消费,靠的是先聚集人气,再聚集财富。如果把2023年演出市场的火爆视为后疫情时期的“报复性消费”,其实是对居民消费趋势的误解。看演出是一种利益满足的方式,而利益的满足不是一次性的,是持续性的,基于看演出利益的消费会成为习惯性消费。对于管理者来说,要推动演出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创造良好的软硬服务条件,推动当地演出市场人气的聚集。

❖ 演出溢出效应凸显,一场演出“激活”一座城市

看演出催生了新的消费场景,其经济效益不仅限于演出现场的门票收入,还有与之紧密相关的新场景消费收入。一场演唱会的直接收入只有演唱会门票收入,但其巨大的人流量带动了出行、住宿、餐饮以及荧光棒、手卡、荧光头带、荧光手环、彩色面贴、T恤、玩具等应援品销量的激增。这是演唱会带来的新消费场景。集中时段出行是到达或离开演出现场的必去场景,住宿是跨城观众的必去场景,演出场馆周边餐饮是观众提升休闲生活品质的常见场景,而手拿或佩戴应援品则是适应演出氛围的常见场景。据媒体报道,2023年10月12日至15日,周杰伦在上海体育场连续举办了四场演唱会,吸引了超过10万粉丝到场观看演出。 在此期间,上海地区的酒店搜索热度位居全国前三,酒店预订量环比增长约80%,场馆周边多家酒店提前几天就已全部售完。与此同时,演唱会场馆也成为出租车订单量增长最快的区域。上海地区出租车出行需求同比增长70%以上,前往上海体育场的出行需求同比增长300%,往返机场、火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的出行需求同比增长110%以上。

短时间内高密度的跨城观众流动,给演出举办城市带来了可观的文旅收入。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数据显示,五月天、任贤齐、刘若英等知名歌手北京演唱会外地观众均超四成,周杰伦呼和浩特演唱会外地观众则超七成。这些跨城观众并非只为看演出而来,“看一场演出,逛一座城市”是很多人新的休闲组合方案,“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文旅消费新潮流。多地统计显示,演唱会期间旅游收入可达同类节假日的数倍。

除了大型演出带来的丰富溢出效应,日常小型演出让人们走出家门,活跃城市人气,也刺激消费。无论是家人的文化建设项目,还是同事朋友的社交活动,往往伴随着购物、餐饮等休闲消费,或伴有近距离的小花园活动。即便是单身人士去看演出放松,也常常顺便外出就餐。可见日常演出对城市经济的活跃作用不可小觑。

❖ 加强演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各类规格演出的硬件供给

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到演出市场繁荣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相继出台多项利好政策,鼓励引导演出经济发展。如江苏省常州市2023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或音乐活动,主办方可根据演出营业收入,获得最高100万元的政策性奖励。实施此类奖励政策的城市还有很多。《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音乐节是夜间旅游繁荣发展的主要文化产品,一时涌现出德州麦浪音乐节、潍坊新国乐嘉年华、济南新青年音乐节、淄博向日葵音乐节等多个音乐节。 北京首次将“努力打造‘表演艺术之都’”写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石家庄市高调宣布要打造中国“摇滚之城”。

演艺繁荣计划的前提是演艺场所齐备,这是演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大型演唱会虽然从省会城市到县城都有体育场馆,但其座椅舒适度还远远达不到观众的观演需求,其他类型演出所需的场地也普遍供不应求。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举办频率有限,而小型、多样、多品类的演出却屡见不鲜。它们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遍布城市的各个区域,贴近民众的生活和工作场所,深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大型演出所需的场馆相比,这些小型场馆不仅规模较小,更需要适应观众沉浸式观演的需求。作为基础设施,场馆建设需要考虑演艺品类的创新、观众需求的变化等因素,提供更多新的主题性、特色化的演艺空间。 虽然场馆建设不一定全部由政府承担,但地方政府应根据城市演艺市场繁荣发展情况,制定一揽子场馆建设规划,提前布局,引导市场主体投资建设。

❖ 提高本土创作水平,增强演艺市场持续“造血”功能

一个城市的演出市场能否持续繁荣,取决于内外部两个方面的资源供给。外部演出资源包括大型演唱会、音乐节、专项全国巡演等,内部演出资源则是指地方演出艺术团队及其文艺作品。这两方面演出资源的有效供给,有赖于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管理。

外部演出资源的引入需要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合理规划、有效组织。地方政府一方面鼓励企业举办大型音乐会、音乐节,简化企业举办、申报大型演出的行政审批,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和更便捷的服务,对大型演出的主办方实行政策激励,加大演出运营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推动演出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以有效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包括音乐会的节奏管理、票务管理、观众秩序管理等,吸引更多明星到当地举办音乐会,让演出明星在音乐会现场有良好的演出体验,从而赢得演艺圈的口碑传播效应。

内部演出资源的培育与挖掘,需要政府提供宽松的内容创作环境和扶持政策,促进本土创作水平的提升。一个城市演出市场的持续繁荣,必须依靠不同门类常态化的演出市场的支持,这些常态化的演出市场必须不断创新,创作出优质的作品,才能保持活力。作为演出市场的管理者,政府部门一方面要放手,明确行政权力的边界,尊重和保护创作者在文艺作品生产中的主体地位,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内容创作环境和多元的大众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制定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和帮助文艺团体、文旅企业引进优秀导演、演员,全面提升本土创作团队和作品的水平。这两项举措,都是为了增强本土演出市场的“造血”功能,让源源不断的作品供给支撑演出市场的繁荣。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街道徐家棚街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佳馨花园1号楼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威九国际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1031796号     网站地图
威九国际(中国)官网首页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