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搭建舞台高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

时间:2024-05-22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领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更加思辨、更加有活力、更加勇于创新创造。 同时,面对社会各种思潮的现实影响,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思想困惑,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 要把握新时代青年工作新规律,加强对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提高青年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要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 充分发挥各级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扎实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主题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是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青少年学习和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传承5月4日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运动,坚持爱国主义、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三是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思想领导。 用好各类网络平台,大力开展正面宣传,增强网络正能量,疏导负面情绪,澄清误解和谣言,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个人、企业、社会、国家的关系,以积极、务实、理性的态度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己、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的领路人,引导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讲道理。跟着党走。 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热忱实践中绽放。

搭建舞台高度_搭建舞台高度多少合适_舞台搭建比例

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社会政策环境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 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极其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极其光明。 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作生活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青年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期望与年轻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只有创造公平公正、友善宽松的社会政策环境,为青少年从奋斗走向成功搭建舞台,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调动广大青少年的积极性让他们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 中间。 一要切实提高青少年学习教育质量。 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改进课堂教学,调动青少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提高综合素质。 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二是热情支持青年就业创业。 完善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加大对灵活就业和新型就业形式的支持力度,促进青年自主就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加强青年就业服务培训,充分保障青年工资、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 建立青年创业人才聚集、项目展示、资源对接平台,开展群众性培训活动,帮助青年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更好激发青年创新潜力和创业活力。 三是积极培养青年人才队伍。 加大对教育、科技等各类人才工程青年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中设立青年专项,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和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在关键领域。 建立健全青年人才普遍扶持措施,创新青年人才培养培养、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善于发现、重点扶持、放手优秀人才各个领域的青年才俊。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青年发展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为青年成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努力营造人人有责的生动局面。年轻人可以出类拔萃。

搭建舞台高度_搭建舞台高度多少合适_舞台搭建比例

拓宽青少年融入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渠道

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脊梁。 促进青少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工程。 要站在党和国家兴盛、后继有人的高度,进一步丰富和畅通青少年参与社会的渠道和方式,关心解决青少年的实际问题和迫切需求,引导广大青年要更加主动、自信地适应和融入社会,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是促进青少年更好融入社会。 充分发挥共青团、青联、学联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会做人、学会做人,为家庭谋求幸福,为他人提供温暖,为他人提供服务。 学生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经验,提高社交能力。 加强青少年婚恋家庭观教育引导,改善青少年人才住房、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需求,为青少年施展才华创造基本条件,解除青少年后顾之忧。 二是引导青少年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探索建立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年事务联络机制,畅通青年政治参与渠道、搭建平台。 鼓励青少年参与城乡社会治理和基层自治,在实践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 三是鼓励青年发挥经济社会发展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围绕国家总体发展战略需要,开展各类立功活动,鼓励青年在各行各业创新创造,拓展工作领域和空间。 充分发挥青年企业家、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财富领袖、青年志愿者等群体作用,加强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配套支持,推动青年投身中华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刘刚,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党史党建研究所)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街道徐家棚街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佳馨花园1号楼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威九国际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鲁ICP备11031796号     网站地图
威九国际(中国)官网首页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