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演出行业的发展主要有五个限制。
1、演出行业生产模式的局限性。
产业化的意义在于规模化、可复制性的特点。 这两个特点恰恰是传统演艺行业的弱点。 传统的演艺行业类似于手工作坊式的制作,每件作品都带有明显的制作单位的风格印记。 每个节目也不同。 在娱乐行业的服务中,人是主要的产品要素,因此存在多种不可控因素,导致难以复制和量产。
2、演艺产品作为文化精神产品的属性制约了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演艺产品是一种“奢侈”服务,不是人们生活必需的消费品。 演艺产品非必需消费品的特点限制了演出市场的广度,而高昂的价格不仅进一步限制了市场的广度而且也限制了市场的深度。
3、演艺产业传统商业模式制约产业化发展
我国演艺行业的经营单位大部分是项目型公司,尤其是演出经纪机构,项目型公司占95%。 项目型演出公司和项目型文化公司的基本特征是:(1)公司的营业收入几乎完全依赖于项目的一次性收入,而不是稳定的现金流收入; (2)公司人力资源投入非常灵活,根据项目规模和进度进行人力投入; (3)项目风险是公司整个运营的风险,不存在完善的风险“防火墙”; (4)缺乏战略意识; (五)运营资金不足; (六)作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七)运作中存在明显事业单位影响痕迹的; (8)业务模型、领域单一; (九)缺乏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 以上是传统项目式演出运营商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与企业机制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关。 是关系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
4、运营成本增加制约传统演出行业盈利能力
项目型演出公司经营困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运营成本大幅增加。 这种成本的增加已经达到了障碍的程度,导致商业演出的运营只能依赖于提高票价。 这样的行业运营成本给运营商造成了心理障碍,利润被层层稀释,业绩运营商成为一切成本和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一)基本运营成本增加; 基本运营成本是指维护公司管理费用和项目运营费用。 人力资源费用和办公场地租金是维护费用的主要项目。 这两项费用都在稳步增长,演出项目涉及的演出费用、剧场租金、舞台美术、信息印刷、交通费用等都在增加。 越高。
(2)节目质量的提高导致成本增加; 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商业演出要求的提高。 近十年来,演出节目规模化制作已成趋势,剧目和大型歌舞制作耗资数百万元。 ,个人演唱会也都在300万元以上。 高质量的演出挤占了小制作节目的市场,因此出现了争夺大项目的奇怪现象,项目成本居高不下。
(三)信用危机导致成本增加。 商业演出高昂的前期投入,确实让很多演出公司望而却步。 主要原因是信贷危机引发的演出项目“先付费、后办事”的商业模式,导致演出项目前期现金流骤增。 几乎所有费用都要在演出开始前支付。 如果票房不能如期恢复,就会出现业绩障碍。 扰乱正常的经营模式或者现金流的有序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一些演出公司不信守承诺的结果。
(四)恶性竞争推高成本。 恶性竞争是演出行业的毒瘤,尤其是涉外演出项目的选拔。 项目型演出公司之间相互竞争价格,导致成本大幅上升。 一些国外的演出代理商已经很擅长这一点,经过多次项目询价后,将报价提高了几个档次。 此外,票务系统的重复建设也是资源的浪费,增加了行业的整体成本。 这是恶性竞争的直接后果。
(5)防伪成本增加。 假冒伪劣门票已成为演出行业的公害。 演出公司和票务公司在门票防伪技术的研发上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这势必会增加生产成本和检票成本。
(六)宣传费用增加。 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和公众文化消费的多元化,增加了宣传成本的投入。 大型演出宣传投入50万元以上。 这增加了成本,也提高了门票价格。
五、市场运行环境给演出行业发展带来压力
(一)政策放松带来的竞争压力; 未来,文化市场管理政策的变化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修订后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的影响。 新修订的《条例》已于2005年9月1日起实施。《条例》大大降低了绩效管理资格的“门槛”。 形象地说,没有“门槛”,标准的“国民待遇”几乎不存在。 然后就是专项管理。 (二)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的影响;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纷纷推出鼓励文化企业发展的利好政策。 例如,对2005年4月北京市退出的新设立文化企业实行免征3年所得税的政策。 (三)新规定允许外资有条件介入演出经营。 (四)《文化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鼓励民营演艺团体发展的意见》。 上述利好政策的结果必然是行业参与者的增加,新进入者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未来两年,演出行业的“洗牌”在所难免。
(2)强势运营商介入。 当社会其他行业对演出市场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一些行业的强势进入会对现有的经营者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怕的不是资金实力,而是这些竞争对手背后的电视和报纸。 产业、互联网、唱片、票务等相关资源,电视台是否像《同一首歌》一样介入演出市场; 如果报业集团像《北京晚报》那样举办“长城巨星演唱会”; 票务公司是否也开始运营演出项目? 唱片公司将不再专注于发行唱片,而是专注于经纪人歌手的经营演出。 目前演出市场的份额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政府财政逐渐消失。 现有的项目型演出公司有相当一部分依赖政府项目运营。 新《条例》对政府财政介入演出项目提出了严格限制。 这不仅对当前政府主办的文化节、艺术节、演出季提出了挑战,也对一些主要经营政府项目的演出公司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即使政府可以用财政资金或申诉方式干预演出,招标形式也是必然选择,演出公司的竞争压力也必然加大。
(四)消费者消费能力强。 全国观众的欣赏水平已不再是二十年前的水平了。 任何明星、任何节目形式,都很难达到以往同样一票难求的演出门票。 电视、DVD、MP3、MP4、网络以及新型娱乐项目的普及,一再分流影院观众。 每天都有那么多明星、偶像翻新,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如何有效地将观众带回影院,是摆在所有经营者面前的挑战。
综上所述,传统演出行业的发展压力来自于内外部环境,以及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 这些都是传统演出行业经营者经营困难的原因。 传统演出行业面临的发展和竞争压力是前所未有的。 单纯依靠机构改革只能解决运营灵活性和部分资金渠道问题,关键突破点是商业模式创新和拓展具有增值潜力的新业务领域。
信息技术与传统演艺产业结合带来商业模式创新
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演出行业的进步。 这种进步首先体现在舞台设施和舞台美术、舞台音响的进步上。 舞台的进步体现在机械舞台和电动舞台的应用; 舞台艺术主要体现在电子灯光的综合运用,使舞台更加绚丽; 音频的进步主要体现在麦克风和无限麦克风的使用以及混音器技术的使用上,解决了演员移动引起的声音问题。 例如,2005年10月12日开幕的第十届全运会开幕式演出,充分展现了科技带来的舞台艺术的进步以及给舞台表演带来更大的张力空间。 遥控技术点火仪式将科技带上舞台。 科技未来的应用前景向世界呈现,科技正在全面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
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传统演出行业不可复制的特点。 音视频技术的进步不仅带动了电影技术的出现,也解决了表演过程不可存储的问题。 唱片技术的出现创造了唱片业; 录音带技术的出现,导致了唱片公司的升级和倒闭; 视频技术的普及带动了音视频行业的繁荣; 电视技术的进步导致媒体产业的扩张; 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引起了通信产业结构的变化。 电视、录音机、卡拉OK、CD、VCD、DVD、MP3、宽带网络等新事物的出现,都是对传统演艺行业的改进和挑战。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把双刃剑。 抓住机遇的人将获得财富和社会尊重; 那些错过机会的人会感到遗憾和无助。 科技正在突破传统演出行业原有的业务范围,正在加速技术应用的升级。
中央电视台演艺节目《同一首歌》; 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将电视媒体平台与短信增值服务和互联网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品牌神话。 仅短信收入就高达3000万。 元,“超女”品牌带来的额外收入近10亿元。 可见,传统演艺节目与新技术的结合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 还有一些歌曲被制作成网络产品并提供下载服务,赚取数百万收入; 一些歌手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包装自己,迅速走红。 这些都给我们启示,新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传统演出行业的运营。
新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对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 网络技术的成熟应用给录音、音像行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歌曲不再单纯依靠唱片的传播,而是在线下载成为了广大网民的首选,尤其是很多音乐网站在没有获得合法版权的情况下提供免费下载,这会对唱片造成更大的影响行业的发展,唱片业的整体萎缩是不可避免的。 “压缩光盘技术”也给音视频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随着新技术的出现,简单的抑制和屏蔽已经很难实现。 企业和政府必须有能力适应新的技术变革。
创新过程依靠科技助力
总结科技对演出行业的影响,为了更清晰地抓住科技给演出行业带来的机遇,行业经营者应在以下方面关注新技术、新媒体方式的应用。
1、新技术在演出制作中的应用
有实力的演出经营者一直在不懈探索科技手段在节目制作中的运用。 2003年4月,首次采用“交响技术系统”在英国举办音乐会。 在大型户外演出中,传统的混音和录音系统往往很难准确传达弦乐的微妙部分。 然而,“交响技术系统”甚至可以将最细腻的声音清晰地传达给整个观众,这令人兴奋。 目前,德国慕尼黑爱乐乐团和匈牙利布达佩斯交响乐团均采用该系统。 2004年在北京举办的法国雅尔音乐会,采用了先进的立体投影技术和音响技术,同样令人惊叹。 越来越先进的舞台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演出场所。 国家大剧院的13个可移动舞台将打造出更具想象力的舞台空间。 在未来的表演比赛中,不可避免的原则是,谁掌握了先进技术,谁就争取更大的主动权。
2、卫星电视台、有限电视台演艺媒体平台开发
电视台的演出节目也在发生质的变化。 一方面,电视台的演出节目已不能满足室内节目制作,不仅消耗资金,而且影响有限。 央视《同一首歌》栏目组率先推出商演,借力媒体优势,掀起电视商演潮流。 该表演方式虽然与普通的商业演出模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其影响力和优势远远超过传统的表演方式。 另一方面,以《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星光大道》为代表的演出节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如果演出经营者不能找到更好的方式与电视台合作,就只能这样了。 虽然我只能无奈地叹息,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以电视媒体为基础的演出活动将会引入更多的形式,继续影响传统的演出市场。
在香港和台湾,都有专门制作歌剧节目和综艺节目的公司。 在电视台制播分离体制下,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演出经营者可以开发这个市场,与电视台合作拓展业务。 我国青岛已经建成了完整的数字电视系统,还开通了专门的演艺频道。 全国大中城市将逐步完善数字限时电视系统。 剧场演出节目的需求量将超过动画作品总量,需要大量的节目制作公司。 。
3、线上渠道与演出相结合
网络技术的影响也是意想不到的。 目前,由于宽带技术的影响,互联网的潜力还无法充分发挥。 但互联网的交互优势和超越时空的特点决定了其巨大的发展愿景。 互联网音乐创造了很多互联网歌手的收入,互联网歌曲下载、音乐铃声下载已经成为很多互联网文化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 也出现了很多网络歌曲、铃声、FLASH、MP3的音乐制作公司和工作室。 互联网为节目制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分销渠道。 此外,美国在线订票比例已达70%,互联网也成为演出营销的重要工具。
4、通信技术与性能的结合
《超级女声》给演艺界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震撼不是节目的优秀,而是商业运营模式的成功。 尤其是手机短信技术的应用,创造了财富神话。 紧随其后尘,《梦想中国》的短信收入虽然不如《超女》那么火爆,但依然有着可观的收益。 短信和彩信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演出,演出的现场特点更适合短信技术的使用。 从技术应用特点来看,短信迎合了薄利多销的市场规律,适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移动短节目(短剧)的发展也是一个未来市场。 时长短、集数多是手机短剧的特点。 很多歌曲、舞蹈、经典歌剧都适合短剧的发展。 面对3.7亿手机用户,娱乐服务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财富宝库,需要演艺行业的有识之士来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