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台黄渤海新区,有人说它是典型的北方沿海城市,有人说它有点江南风情,有人说它融合了世界许多城市的先进建设理念……
你所熟悉的黄渤海新区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从城市建设信念和理想来看,审美城市、表象经济、网红文旅、艺术湾无疑是我们追求和向往的答案之一。
新领域深读
这是一座美学之城
了解一座城市,不仅要阅读它的建设规划,更要站在居民的角度,感受这座城市触动人心的活力。
翻开黄渤海新区城市建设“进度表”,2022年以来的进展一目了然:已完成八角湾体育公园、八角湾会展广场等60余项方案设计,75个城市建设9类更新项目协调推进。 完成新世纪公寓等10个老旧小区改造,评选5个星级农贸市场、10个“最美公厕”……
片区更新、产业植入、商业推广、环境艺术、建筑设计一体化规划,全面提升美誉度和知名度。 黄渤海新区2022年试点一条创意广告示范路,打造3条特色街巷,建设10个涂鸦喷画文化网红打卡点,新增30多幅独特的创意景观小品,培育一座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城市。 知识产权。
围绕建设高端设施、临海休闲的文化海岸目标,增设慢行健康绿道、休闲广场、免费停车场、星级旅游厕所,并布置雕塑、连廊、和景观小品,营造环境优美、生活便捷的城市环境。 。 依托山水、海岸,建成绿道56.7公里,完成山地绿化5600亩。 目前,全区绿地面积已达303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2平方米。
当艺术融入城市,城市变得更有品位、更有魅力。 网红景点亚东七号文化创意园由老工厂改造而成,烟台市党建院由废弃工厂改造而成,烟台大礼堂看起来像一个纯玻璃房,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被命名为“ 《城岸云波·海上》《银贝壳》名声大噪。 “黄渤海新区越来越时尚、精致,当地人居住幸福感大幅提升,外国游客和投资者更愿意在新区停留和居住。” 老居民沉先生感慨地说。
打造“自贸烟台跨境全球购”探索跨境消费新场景,精心布局“红社·民购”电商平台社区直营店,打造彩云城、万达广场、永旺梦乐城中便民生活圈,新建2个城城站,整合扩建46个党群服务站,公厕“送纸器”“妈妈小屋”温馨,海上帆船赛、沙滩音乐节、咖啡生活节等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当前,黄渤海新区正在加快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 美丽的“小镇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参观新区
旅游“外观经济”很美
熟悉一座城市,不仅要看它的面貌、风情、色彩,更要深入了解文旅产业的布局、脉络和变化节奏。
前段时间,黄渤海新区文化和旅游部门介绍了电影《见习警官》的拍摄,让拍摄地亚东文化创意园再次登上热搜。 截至目前,文创园已推出“亚东文化艺术节”IP,吸引30余家优秀企业入驻; 举办亚东文化艺术节、亚东标识创意集市,推出一系列高品质书画展览和博物馆体验日。 ,已接待市民超过25万人次,参观团组超过200个。
助力文化旅游创新繁荣,亚东工业博物馆成功入选2022年第四批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包括亚东工业博物馆在内,黄渤海新区目前已有5个国家级和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示范基地(点)、省级旅游产品研发基地2个、省级科研基地2个、省级金牌旅游购物店1个。 ,每年平均接待游客约70万人次。
烟台金沙滩将于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新区又一个国家级金字招牌。 金沙滩沿线,高品质度假酒店快速发展,形成了中国北方领先的滨海度假酒店集群。 区内有五星级酒店3家,占全市7家酒店总数的近一半,位居全市第一。
走向更远的“诗与远方”。 近年来,黄渤海新区整合优质资源,推出金沙滩海滨旅游、磁山温泉度假村、红酒文化体验、产业特色考察等主题旅游线路。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氛围日益浓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 修订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完成《北纬37°黄金海岸》文章,推动“烟台之夜”打造经典品牌、张裕“一城一村”“营造永不停歇的节日氛围”,黄渤海新区文化旅游部门负责人表示。
品味新区
这是一个“艺术湾”
欣赏一座城市,文化底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文化赋予城市更持久的魅力。
在黄渤海新区,图书馆连续四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被国家和省授予“全国读书先进单位”、“全国读书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文化中心被评为“山东省文化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国家一级馆”,发起成立的文化志愿者站被评为山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作为省级文明单位,青少年宫创建了新型科普特色基站,荣获西北工业大学航空科技创新基地基地牌匾……
创建书香新区、培育文学新区、打造艺术新区,是黄渤海新区打造群众满意、特色鲜明的文化新高地提出的三大重要路径。 2022年以来,黄渤海新区依托“万松铺·海间大讲堂”,陆续举办读书沙龙、作家见面会、新书推介会等一系列文化学术活动; 山东省文联磁山艺术实践基地正式启动,全省高端文化艺术资源直接注入新区; 吸引烟台雕塑家协会落户新区,建立全市首家雕塑艺术博物馆; 建区以来第一个民间剧团满庭芳京剧团成立。
依托亚东文化创意园等载体平台,邀请杨晓阳、曾来德、孙奇峰、方力钧、蔡超、庞小伟、王阔海等国内艺术名人来区举办展览,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场艺术盛宴。 围绕“献礼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和庆祝建区38周年,举办“发现新区之美”摄影展、“书写新区”书法展推出“新区之神”、“描绘新区魅力”、“离开新区”油画展。 “新区生活回忆”老照片展近万人次参观,逐渐形成新区的艺术品牌。
”黄渤海新区作家王跃鹏创作系列丛书。《烟台传》是烟台第一部城市传记。《点灯人》荣获‘百花文学奖’,《海书》进入鲁迅文学奖十大提名影片《见习警官》《独自追踪》等,直观、艺术地展示了黄渤海新区的优质城市形象,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宣传作用。黄渤海新区工委宣传组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化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 黄渤海新区公共文化触角延伸至基层。 全区四个镇街建成了图书馆、共享工程服务室(点)、培训室、活动室、演艺广场等“四室一坊”综合文化站。 村(社区)层面,全区所有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均达标。 全区拥有城市自习室6个,图书馆分馆、图书流动站50多个,实体书店37家,农家书店83家,打通了群众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提升基层文化设施的同时,黄渤海新区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活动品牌。 新区投入近千万元重点支持民间博物馆、实体书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保障高雅艺术活动的举办。 培育“红色文学轻骑兵”等数十个文化品牌,推进“图书联盟”、“都市书房”、“精品读书角”、“一张书桌”建设,定期开展中日-韩国青少年友好画展和摄影展、中日韩文化讲座等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爱上新地区
拨打“网红文旅”打卡地
“烟台就像中国走向世界的又一窗口,黄渤海新区的建设发展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感慨地说起黄渤海新区;
“朋友请我去吃海鲜,还搭配了一瓶黄渤海新区的葡萄酒,味道更浓了。” 前中国男足主教练米卢对黄渤海新区的美食美酒赞不绝口;
“每走一步,看到的风景都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 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撒贝宁真切地感受到了黄渤海新区的动人风光、这座“步步变化”的海滨城市的魅力……
2022年,黄渤海新区创新城市营销,烟台国际葡萄酒城概念规划发布,烟台国际葡萄酒节圆满结束,央视《Tizy烟台·分享之夜》精彩呈现,“同城” ·“一节”品牌迅速走红。 “Tizy烟台分享夜”获得18个热搜,相关话题观看量超过4.2亿次,在线直播近千万人次,国内视频点播观看量超过4200万次。 美国《国际日报》、俄罗斯《龙新闻》、法国《欧洲时报》、葡萄牙《葡萄牙报》等160多家海外媒体踊跃报道,海外频道观看人数近1200万人次。
同时,依托“山、海、酒、业”特色旅游资源,以建设“北纬37°黄金海岸”为目标,黄渤海新区被誉为“黄渤海”。人间仙境”文化旅游品牌。 2022年,“黄渤海醉酒回忆”抖音话题挑战赛启动。 无数“大师”打卡、喜欢黄渤海新区。 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自然美”和这座城市的“与时俱进的创造美”远近闻名。
网红城市也将体现在城市文化怀旧和城市文脉记忆上。 黄渤海新区正在加紧制作首部文化旅游宣传片和首部文化旅游手绘地图。 楚王渔村拟打造“悬崖观海、赏景赏城”网红打卡地,推动传统渔俗村转型为中国北方最佳海洋民俗文化体验小镇。 规划连接潮水皇后山周边村庄,打造“中国北方最美乡村群”和城郊微型度假目的地。 平昌河至五堡河7.3公里岸线,将打造集海洋种质资源保护、垂钓体验、文化旅游休闲、科教研于一体的复合岸线和活力海湾。 实施“艺术改变乡村”计划,吸引艺术家落户乡村,策划“乡村艺术季”活动,利用当代艺术、前卫设计与乡村环境的对比体验,打造网红热点,吸引圈层流量,释放黄渤海新区文化旅游效应。
“未来,黄渤海新区将重点支持动漫、电影、电子竞技等年轻人喜爱的产业发展,加大对文化项目和活动的激励和补贴力度,重点支持民营博物馆建设、美术馆、实体书店、文创空间和“运营”。 黄渤海新区工委宣传组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利用国际品牌酒店群优势,形成“艺术海岸”,休闲度假、艺术节庆、会展经济、时尚体育、中日韩文化交流。 “网红文化旅游”的引爆地。
文:路娇通讯员:吉星雷、秦琳、朱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