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大舞台,想炫耀就来吧!” 每周末晚上8点,这条开场线总会在灵台县文化广场拉开一场精彩的文学盛宴。今年以来,灵台县把“乡村舞台”和文化广场作为其定位,以农村文化协会为基础,以博物馆文化志愿者队伍为核心,积极打造“周末舞台”文化品牌。 文化活动120余项,不仅提升了“文化强县”的文化品位,也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文化发展的成果。
让文化机构保持“忙碌”的创新方式
“忙碌的!” 这是县文化馆馆长卞晓荣今年工作中最大的感触。 在灵台县文化服务机构,“忙碌”的不止她一个。 县文化馆文艺指导员于世慧、李淑婷表示,今年他们很少坐在办公室,开展了“周末舞台”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要么忙着在博物馆指导排练博物馆组织的文化团体,或下乡指导乡镇文化团体开展活动。 同样,上梁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魏朝阳在谈及今年的文化工作时也用了“忙”字。 他说,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文化工作,真正“在岗位上工作”。 镇上的文化站、村里的“乡村舞台”、农民自发成立的文艺社团,今年都动员起来了。
灵台县积极探索建立以全县文化爱好者和志愿者为主体,集戏剧、综艺、舞蹈、器乐为一体的文化中心办文艺团体。 建立了以县文化馆为主会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为分馆,村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基层服务点。 在文化服务机构总分馆制度改革创新实践中,加大对基层文化活动的指导力度,及时向各乡镇、乡村派遣文艺专业人员,指导和协助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确保基层文化建设管理体系健全、活动常态化、展览常态化。
“主馆制”模式的创新实践,让全县各文化服务机构“忙碌”起来,充分发挥了职能,为打造“周末舞台”文化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
搭建平台,让老百姓玩得开心
几个月来,普窝镇五星村的周小果过得幸福极了。 自从“周末舞台”开始后,他和“布偶娃娃”们不再惊慌。 周小果为村里的邻居和镇上的乡亲们表演。 还被选拔参加县文化社表演比赛。 他说,村上的“乡村舞台”建得这么好,镇上的文化广场这么大,县里的文化中心吸引了这么多人。 只要有演出的机会,他就很乐意上演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特色戏”。 分享给大家。
目前,灵台县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全部建成并通过标准验收。 184个行政村中有160个建有“乡村舞台”,各类民间文化社团25个,文化志愿者和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数达到200多人,如何整合这些现有的文化资源? 文化部门深入调查后发现,不少文艺爱好者、文化社团骨干成员都是“上班族”,平时工作繁忙,却会三五成群地聚集在县城排练厅。周末晚上去文化中心玩耍和唱歌。 久而久之,周末演出就成了惯例,也有了固定的观众。 “周末舞台”最初是在县文化中心的小排练厅里形成的。 “要搭建舞台,给群众表演的舞台;组织活动,给群众表演的机会;营造氛围,激发群众表演的积极性。” 灵台县文化广电局局长张利斌说。
开展活动让文化正能量“满溢”
随着“主馆制”文化机构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县文化馆举办的“周末舞台”逐渐从县文化馆向乡镇、村社区渗透和拓展。 一时间,以乡村文化协会为基础、以博物馆文化志愿者队伍为核心的“群众演出、群众表演、群众音乐”、“周末舞台”等文化活动遍及灵台。 大街小巷、农舍、田野里,不时传来“群众演出、群众演出、群众音乐”的声音。 演奏和歌唱的声音。
为深化“周末舞台”文化活动,将其打造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从今年8月起,由县委、县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承办主管部门和县文化广电局。 城乡联动、惠民共享”城乡文化社区文艺汇演大赛活动。历时三个月的18场演出中,上演节目300余个,参与人数2000余人,其中有工人、农民、个体户、政府干部、学生等,还有70多岁的老人、小至3岁的孩子;他们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也是忠实的观众。他们在其中行动。